出版

bersih的新世代:訪文運書坊店員潘燕婷

受訪人: 潘燕婷 文運書坊雇員
採訪地點:張老闆書店
訪問者:黃孫權 王岩
採訪時間:2016年4月7日
影像整理:甘志雨

潘燕婷。甘志雨攝

黃: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您的工作。

潘:我叫潘燕婷, 是文運書坊的員工。負責書,管理書店的。我是吉隆玻人。加入這個公司剛滿一年。我工作主要是打理文運書坊這個店面。除了顧客買書結帳之外,我還要負責去搜索一些適合我們書店的一些主題書,然後去介紹一些書籍給顧客。在這之前我也是在書行業工作的。然後我的學術背景是廣告系出身的。在加入這間公司之前,我是在另外一間書店,一間中文書店做店員的。然後書店主要也是賣本土研究,馬來西亞研究這類型的書籍。我認識張老闆也有好幾年了。

黃:怎麼認識的?

潘:去他公司那邊拿貨,然後就認識了。不過那時候我是幫另外一家書店打工,就這樣認識到老闆了。後來老闆開了書店,就邀請我過來幫他忙。我拒絕了兩次,第三次才過來了。因為之前就在舊的公司工作,後來就離開了舊公司才加入這邊的。

王:你之前的那個書店算是左派書店嗎?

潘:不是左派,更偏向是本土研究。主要是賣馬來西亞研究,族群研究這類社會科學類的書籍。有點像現在這邊這類型的書店,只是它比較著重在中文書。文運書坊這裡多種類一些,有馬來文、英文跟華文書。這是它的差別。我覺得老闆就很有魄力,認識他到現在有3、4年了,張老闆就一直很積極去推動他理想中的書店和書行業,他一直以來都是秉持著要傳播知識的目標去推薦他的書。很難得,因為在馬來西亞開書店不容易,而且要做大一個書店也是不容易的。然後我很佩服我的老闆,有這種勇氣和魄力去推動他的理想中的書店。老闆對我的啟發,是多瞭解馬來西亞的社會運動。畢竟我以前從事的行業是比較多涉及一些文化活動,社運這一塊就比較少。然後來到這邊就看多了,聽多了,然後就理解多一點,馬來西亞的社運是怎麼來的。然後現實生活我們所面對的一些議題,我們就要有自己的想法,不能人云亦云。他給我的啟發是這一塊。以前不是沒有,就是比較少去接觸。

王:在馬來西亞這樣獨立的左派書店還有其他家嗎?

潘:據我所知中文書店是沒有的。大部分書店偏向文化類,這裡更偏向科學、左派的。

黃:你對這個書店未來有什麼期望?

潘:希望能夠把不同的書介紹給更多的人。很多人聽到左派很容易是負面的印象,希望可以把書店介紹給更多的人,我們不僅僅賣左派的書,我們是主題書店,希望把我們主題書和相關的知識傳播出去,建立一個平臺,讓讀者知道想找一些主題相關的書籍就可以來我們這裡找。

王:那你對張老闆的工作態度、工作方式有什麼看法?

潘:他有時候會比較操勞一點,因為他都親力親為嘛。就可能覺得他比較辛苦一點,就有時候希望他不要那麼辛苦。抬貨那些就交給年輕人去做就好了。就不需要每樣東西都親力親為去做。因為事無大小都要靠他一個人去完成的話就太辛苦了。

王:張老闆會平時對你們很如何?

潘:會啊。他就不是高高在上的老闆。他會和我們打成一片。他有時候會說一些冷笑話啊。他不覺得是開玩笑啊,不過我們覺得蠻好笑的。他人不錯,他很心軟很善良。

王:最後一個問題你有什麼壞話要講他的?

潘:應該沒有什麼壞話要說啦。說了我保不了我的飯碗啦。

黃:你自己有上街頭的經驗嗎?

潘:曾經參與過“bersih”淨選盟的運動。

黃:bersih的運動對你們年輕一代影響蠻大的嘛,可不可以稍微談一下這個運動和你們年輕人的關係?

潘:它會啟發到我們這一代,覺得真正的社運運動其實並不可怕。執政政府他以前會竭盡所能去恐嚇我們這些普通市民,以前的人就會覺得說不關我們事,這些運動離我們太遠了。我們也沒有那個參與度,然後經過這幾年這些社運活動,就會帶來很大的改變,年輕人不懼怕走上街頭去爭取我們應有的權利。然後也不會再害怕說政府會秋後算帳這樣的。因為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有權利去爭取我們應有的權益。就不應該畏懼那種白色恐怖。現代這個時代就進步啦,要獲得很多訊息就可以從很多軌道上獲得。然後也可以看多一點不同的意見。單一主題操縱的白色恐怖就行不通了。只是還是很多人會害怕。我希望可以帶給他們更多的勇氣,就希望他們多瞭解,這並不可怕。反而我們應該多點參與,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多點進步。參與的重點不是說我們每個人去遊行,當作參加一個嘉年華,玩耍一番,去拍個照發上網就說打卡,就說我參與了這活動。我覺得不應該只是這樣,應該更加去瞭解活動背後的意義是什麼,議題是什麼,對我們下一代的影響是怎樣。我覺得年輕人應該更多去瞭解這方面,我覺得除了去打卡以外,可以多瞭解對我們下一代會有什麼影響,希望留給我們下一代一個更美好的將來。

打赏

發表迴響